爱沙尼亚独立后的政体和主要的政党介绍

人气 4552   2012-10-9 19:20

爱沙尼亚独立后政局不稳,爱沙尼亚人和俄罗斯人之间的民族矛盾尖锐,党派斗争加剧。在对外政策上,爱沙尼亚奉行面向西方、回归欧洲的外交政策,目标是加人欧盟和北约。

爱沙尼亚主张继续保持与俄罗斯等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关系,特别是经济关系。独立后,经济上主要目标是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,并为此制定了一个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三年计划,逐步实现工、农、商业私有化,解散集体农庄,恢复家庭农场和个体农户,同时重视吸引外资。目前,私有化进程已接近尾声;价格、货币、外贸和金融等体制改革陆续到位;各种经济立法相继出台,爱经济转轨已基本结束,开始在新的市场经济轨道上良性运行。1995年爱工业产值在持续几年滑坡后首次出现增长。但是,由于实行私有化和产业结构调整,爱农业逐渐衰退,加之得不到廉价的石油供应,爱经济仍有一定困难。

爱沙尼亚政治体制是共和制,总统是国家元首。议会实行一院制,有通过法律、选举总统,授权总理组织政府、批准和废除外交条约等职能。议员通过普选产生,每届任期年,共有101个席位。政府主要成员有:总理、外交部长、经济部长、司法部长、国防部长财政部长、不管部部长(负责同俄罗斯谈判)等。

爱沙尼亚共有31个政党,主要有:

1.联合党,1991年12月9日成立。主张经济体制改革以开放的、注重社会保障的市场经济为目标,在使爱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,发挥自身经济开放及小型化的优势。在1995年3月的爱议会选举中,该党与农村人民联合会组成竞选联盟,在101个议席中获42席,成为执政党。主席吉特·维亚希。

2.农村人民党,1994年9月29日成立。主张在国家调控下发展民族市场经济,重视农业,通过提高税收保护国内市场,加强社会保障,建设公平和睦的社会。该党与农民会议、退休者和家庭联合会组成农村人民联合会,在1995年3月的爱议会选举中与联合党结成竞选联盟,取得竞选的胜利,成为执政党。主席阿诺尔德·吕特尔。

3.祖国联盟,1995年初由祖国党和民族独立党合并而成。其纲领为:政治上完全民族化,经济上迅速私有化,外交上“回归欧洲”,力求加人欧盟和北约,对俄态度强硬。爱独立后,祖国党曾于1992年上台执政。在1995年3月的议会选举中,该联盟的极右政策不得人心,在101个议席中仅获8席。主席托伊沃·于尔根松。

4.中间党1991年14月12日成立。其政纲是在经济改革中支持中产阶级的发展,支持民族资本。在1995年3月的议会选举中获16席。主席安德拉.维德曼。

5.改革党1994年11月14日成立。主张市场经济、私有化、自由竞争,公民国家,坚决反对政策左倾。在1995年3月的议会选举中获19席。1995年10月参加了以联合党为首的爱联合政府。主席西姆.卡拉斯。

6.民主劳动党1992年11月28日成立,其前身为爱沙尼亚共产党。该党代表工薪收人者的利益,其政纲是:发展国有经济成份及职工的社会保障,反对把爱置于任何国际的或欧组织的支配之下。主席瓦伊诺·维尔亚斯。

此外,还有俄罗斯人党、社民党、农村中间党、联合人民党、绿党等。

  关注度: 4552   Baidu: 1   360: 4   Google: 2   其他: 0

推荐您可能感兴趣:

返回顶部
爱沙尼亚中文站 | 添加收藏 联系方式见首页
本站绝大部分内容是编辑编撰的原创性文章,有少量转载,如有涉及到虚假、侵权、违法等信息,请联系我们。
版权保护:本站原创内容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多媒体资讯等)的版权均属本站所有。©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